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客車制造國,但在人們的印象中,中國客車"大而不強"。7月26日從江西上饒汽運集團有限公司傳來的消息,則試圖打破這種印象---蘇州金龍的兩輛海格KLQ6120Q客車,行駛102.3萬公里無大修。
百萬公里無大修,一直是國外品牌客車與我國自主品牌客車的分水嶺。底盤制造技術不如人、關鍵總成件技術水平落后,使首次大修里程成為中國客車業(yè)的發(fā)展之痛,采用國產底盤的客車基本與百萬公里無大修無緣。中國客車檔次不高、競爭力不強之說也與此有關。
5年前,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受國家有關部門委托,對客車業(yè)發(fā)展狀況進行過調查分析。當時的結論是,國外品牌高速公路客車首次大修里程30萬~80萬公里,是我國自主品牌客車的2~4倍;發(fā)動機最大功率205kW~310kW,而我國自主品牌客車是154kW~216kW;客車安全技術在中國剛剛起步,有的項目尚屬空白。
5年后的今天,ABS、電渦流緩速器、空氣懸架、盤式制動器等過去在價格100萬元以上的國外品牌客車上才能見到的裝備,已成為我國自主品牌高等級客車的標準配置,國產310kW以上大功率發(fā)動機也早已不是"水中月、鏡中花"。優(yōu)質的上游資源,增強了中國客車自強的底氣。但如果沒有匹配技術做支撐,這種"強"仍只能是虛名。就像擁有一塊好布料,沒有高超的裁縫手藝仍做不出好衣裳。
蘇州金龍憑借自己的手藝做出了"好衣裳",百萬公里無大修就是一個說明。或許有些人不以為然,認為"這是瞎貓碰死耗子,趕上了"。但上饒汽運集團同時購置的兩輛海格KLQ6120Q客車都達到了百萬公里無大修,就不是單單用運氣所能解釋的了。今年春運期間,這兩輛車連續(xù)半個月"人歇車不歇"。如此長的持續(xù)運營里程,過去也只有國外品牌客車才敢炫耀。隨著中國客車行業(yè)的發(fā)展,許多以前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正逐漸變?yōu)楝F實。用上饒汽運集團常務副總經理董步思的話說,國產大客車的制造水平正與世界先進水平拉近距離,五六十萬公里無大修已是司空見慣,八十萬公里無大修也不稀奇。
我國自主品牌客車從15萬~20萬公里無大修,到今天的百萬公里無大修,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整個行業(yè)競爭力的不斷提高。談到中國客車的競爭優(yōu)勢,過去我們除了市場規(guī)模大、勞動力成本低以外,似乎說不出什么。然而,今天我們可以說,中國客車不僅"大",而且正在變"強"。有力的證據之一就是,高可靠性的中國客車已開始走向世界并獲得認可。國家權威機構的統(tǒng)計結果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國客車出口5333輛,同比增長131.18%,出口地名單上已經可以看到日本、美國、韓國、葡萄牙、澳大利亞等發(fā)達國家的名字。
中國客車的價值就在于成本低、素質不低。中國客車企業(yè)的雄心壯志是,用比歐美日韓更低的成本,造同等價值的車。"我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中國客車正在影響世界客車的格局。'世界客車看中國'已毫無懸念,只是進程問題。"世界客車聯(lián)盟主席LUC先生的話也告訴我們,中國成為世界客車強國的夢想已非遙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