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至6月份,宇通集團累計銷售各類客車共8203臺,比去年同期增長2198臺,增長幅度36.6%;銷售額25億元,同比增長23.6%。其中,海外出口972臺,同比增長112%。
數(shù)字和利潤增長的背后,有宇通客車每一位員工的辛勤血汗,在質量免驗通過的時候,有兩個質量專員引起了宇通質檢最大和最小的執(zhí)行力度關注。
康小紅:今年31歲,鄭州交通學校畢業(yè),專業(yè)是汽車應用,94年進宇通,康現(xiàn)為宇通現(xiàn)場質量專員;康的愛人周光軍現(xiàn)為宇通客車古巴市場部的經理。
牛波:山東鄆城人,西安工業(yè)大學畢業(yè),現(xiàn)為宇通集團負責質量工作的最高"執(zhí)行官"。
于是,就有了宇通最大和最小的對話……
最小與最大
康小紅:剛開始參加工作一直干發(fā)動機和底盤的檢驗,我是管外構件的檢驗提升。負責配件進廠的檢驗,進廠的時候只要包括外構件,跟供應說打交道,督促供應商提升
轉變質量。
跟你打交道的供應商體系有多少家?
康小紅:100多家,正式供應商400多家。我們做過統(tǒng)計,100個問題70個是外部件的問題,其他的零部件廠家跟不上宇通的節(jié)奏。在供應商的管理當中,三方面決定供應商質量,你說他不行,這個廠家質量達不到宇通的要求,基本上就被開除掉。別的廠家進來我們有一個保證部,從新的廠家進入到宇通,至少到半年。是雙渠道供貨,要不就停產了,假如供應商少,那邊整改這邊重新找新的供應商。
也不和廠家見面?
康小紅:見面。剛開始可能是打電話、發(fā)傳真,但是有些問題表達了可能還不是太清楚,他不是太理解,重視程度不夠,我們一般要請他的領導,管技術的人到現(xiàn)場幫助分析。
有時產生問題原因好幾個方面,如果宇通占10%的責任,就把10%的責任改掉,或是有些操作問題,就對用戶進行培訓,每個問題分得很清晰。
有吵起來的?
康小紅:沒有。包括對供應商提起索賠,特別是售后市場通過反饋問題,會有出入,誤判了,假如有爭議,雙方再去,進行第三方機構檢測。
最長時間和最短的時間有多長?
康小紅:最長是幾個月,最短就幾天,從照片或者是其他原因也可以判斷出來。
這類問題,要百分之百的杜絕,宇通和配套廠達成了共識:要有一個大幅度的比例下降。每年搞配件質量攻關,一年大概項目在七八個,和廠家成立攻關小組,到去年底解決品質達到10%左右,應該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主要原因是宇通自身要求的太嚴了。
跟全球同步?
康小紅:對。原因是多種的,就必須要達到機床加工精度。我和他們接觸很多,他們說跟著宇通確實進步了不少,宇通對配套廠的拉動幅度很大,特別是這幾年,一般非常愿意跟宇通合作。
剛開始他感覺是在刁難它,時間長了,它的品質確實提升了,宇通沒有反饋問題,其他的廠家基本上就沒反饋。
怎么看紅色圓領的體恤衫?
康小紅:我認為是更好的服務一線。如果工人很多,我們的工人比較年輕,有一些新的工人他們看見我們就好象看到了老師一樣,如果他問一些標準的話比較方便,或者是他干了一個東西,讓你幫他看一下行不行。
比如我來解決一個問題,如果我會的話我當時就可以給他說。如果不會的話我們可以通知我們的人員去給他指導。
進工廠就是紅的,冬天是長袖的?
康小紅:對。辦公室人員發(fā)這種白色的,但是領導還讓我們穿這種紅顏色的,因為這特顯眼。穿紅顏色衣服的人,12點以前沒有去吃飯的。
怎么理解宇通的質量全球化?
康小紅:我感覺質量標準又嚴了,原來的質量一定和歐洲標準接軌。另外用戶的服務上我們比原來更加提高一些。
在質量工作上與你愛人有交流嗎?
康小紅:一般的話我是公事公辦,如果夠不上級別的反饋我會跟他聯(lián)系處理,如果夠級別,我讓他通過正規(guī)的渠道。
你認為工作就是這樣?
康小紅:一般工作應該按程序,這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公司那么多人,有一個原則,就是絕對服務,就是全部服務銷售。銷售在公司定位最高,只要是銷售公司反饋的東西我們都當成一個最重要的事情處理。
不光是我愛人一個人,就是其他的海外市場部找我的電話也一樣。一般的售后人員想盡快地給用戶解決問題,但又嫌太慢。一般三天就可以了,如果按正規(guī)的流程經過三天這個事情就關閉了,打一個電話這個事情就一個小時就解決了,但是最后還要反饋。
海外市場處理流程也經過你們?
康小紅:對。
這樣的事情是多還是少?
康小紅:這些問題比在國內反饋很少,人家對質量的要求比較高。
與康小紅對話,明顯覺得與她的職業(yè)敏感非常相同,干脆麻利,思路清晰,十分解渴。透出免驗背后宇通人的水平。在一個企業(yè)里,的確需要大批像康一樣的人才,它是中國制造走出國門的棟梁。
最大與最小
牛波:山東鄆城人,西安公路學院畢業(yè),現(xiàn)為宇通集團負責質量工作的最高"執(zhí)行官"。
進宇通以后一直是做質量工作的嗎?
牛波:是搞產品新開發(fā)的,后來行政和車間都待過,也干過銷售。
把宇通的流程走了一遍?
牛波:還有一些工作沒有做過。
怎么評價宇通的管理體系?
牛波:總體上來說,質量這個體系在國內的同行業(yè)里,跟我們公司在行業(yè)里面的位置基本上是匹配的。因為宇通這幾年的發(fā)展不僅僅是某一個方面帶動起來的,它其實是一個整體的發(fā)展。
可能有短板,但短板的差距也不會非常大。公司的總體實力體系在行業(yè)里面是一致的,公司在內部管理上,一直是齊頭并進的,基本上湯總從來都不會允許有哪個系統(tǒng)拉下去。
如果那個系統(tǒng)出現(xiàn)問題,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或者是調整人,或者是調整系統(tǒng),一定是同步的提升。
在你之前,有過很大的調整嗎?
牛波:以前也有,有的也調整人。但是調整的原因是發(fā)展速度慢,就是我剛才所說的沒有同步,有一些落后。
湯總要求從任何環(huán)節(jié)都要同步,不允許出現(xiàn)滯后,如果出現(xiàn)拖后腿的,大家都來幫助這個體系提升。當然不光在質量系統(tǒng),每年都有中層的調整,包括正常的調整。
一個普通的質量專員經常用郵件的形式跟你溝通嗎?
牛波:這是正常的溝通渠道之一。
不同層面的問題?
牛波:根據(jù)我們的流程,流程解決不了,在流程里面規(guī)定了,什么問題到哪一級,大家按這個流程走。
問:在前兩級的領導上解決不了問題,可以到你這兒嗎?
牛波:可以,可以跨級解決。我們的流程也就約定了,如果上報的時候,沒有解決,你就可以跨級,目的就是要解決問題。
有一天,質量內檢員說:有一個小問題需要我現(xiàn)場去看一下,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技術職能需調整,通過現(xiàn)場處理把問題解決掉,有時候開通一些便利的渠道。現(xiàn)在宇通的技術實力在行業(yè)里面還是率先的,因為現(xiàn)在有一些行業(yè)標準也是我們參與的。而且我們是國家技術中心,還有博士后的工作站,還有實驗中心,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基本上差不多了。如果是我們解決不了的,一般都是同行業(yè)的問題了。
康小紅與牛波,一個是宇通最小的質檢員,一個是宇通最大的質量執(zhí)行官,一個是管具體執(zhí)行標準,一個是管宇通宏觀技術標準,兩者有所不同,但是核心是一樣的,于是有人問:最大的和最小的是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嗎?回答是肯定的,正在走出國門的宇通,亟需這樣的最大和最小的平衡關系,更需要在一個共同和諧發(fā)展和中國制造的大前提下,盡力縮小這種最大和最小的關系,于是我們就會體驗到,宇通最大和最小是與宇通的兩個"早"分不開的,在它的背后都滲透著湯玉祥本人對宇通整體發(fā)展的平衡性認識,從過去的多元化到現(xiàn)在的客車出口精準道路,都體現(xiàn)了宇通作為國家創(chuàng)新的一個新的試點基地的率先作用,這樣的宇通無不彰顯著中國蓬勃發(fā)展的經濟力量,這種健康的經濟秩序發(fā)展不僅僅再是單一的奪取市場份額,而是從管理競爭中獲取最大的利潤。宇通客車獲得國家免驗的背后經驗再一次告訴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