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客車網 > 新聞 > 媒體互動 > 向“心臟”動刀

向“心臟”動刀

發(fā)布時間:2009年06月02日 00:00 作者:陳思羽 來源:汽車觀察

    2009年3月19日,第七屆中國國際節(jié)能減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覽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的展會歷史上,沒有一個展會能夠如此牽動國家高層領導的注意力,包括胡錦濤、溫家寶在內的多位政治局常委親臨北京展覽館觀看展覽。


    在參展的眾多汽車企業(yè)中,世界知名的國際巨頭的展位吸引著大多數人的眼球,但在一個不起眼的展位上,一家本土企業(yè)同樣引起了行業(yè)人士的注意,它就是來自武漢的菱電公司。


    高處不勝寒的電噴系統(tǒng)


    菱電之所以引起業(yè)內人士的關注,是因為它展出了汽車電子中高科技的化身——燃油噴射電子控制單元(ECU),而這一技術產品一直是由國際零部件巨頭所壟斷的。


    隨著節(jié)能和排放法規(guī)的要求越來越嚴,發(fā)動機采用電控燃油噴射系統(tǒng)幾乎成為標準配置。但由于我國汽車電子產品起步較晚,自主品牌的汽車零部件產業(yè)在這個產品上幾乎是一片空白,博世、德爾福、電裝等跨國公司掌握、封鎖了燃油噴射電子控制單元(ECU)的核心技術,占據了國內絕大部分配套市場。國內從事電控燃油噴射系統(tǒng)生產的主要是與博世、與德爾福合資的兩家企業(yè):無錫威孚集團與聯合汽車電子。在2004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主力廠商中,博世以70.5億元的銷售額占據了15.4%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博世并不以此為滿足,以不引進核心技術相威脅,要求增加在無錫威孚公司中的股比,通過高價采購核心零部件、捆綁銷售傳感器、執(zhí)行器等將合資公司的利潤轉移到自己的下屬企業(yè),導致合資企業(yè)利潤日趨微薄或者虧損,并使合資企業(yè)“技術空心化”,逐漸成為單純的生產型企業(yè)。


    電控燃油噴射系統(tǒng)技術集中在幾家合資企業(yè)手中,使國內企業(yè)在發(fā)動機關鍵核心零部件領域失去話語權。這造成兩大后果:一方面自主品牌企業(yè)的自主研發(fā)被壓制;另一方面大量超額利潤被包括博世在內的跨國公司攫取。以捆綁銷售為例,捆綁銷售的產品價格高出市場價20%~300%,跨國公司將合資公司的外方利潤轉移到外資方下屬企業(yè),大量利潤流走。在2006年中國生產的380萬輛轎車中,沒有一輛轎車使用自主研發(fā)的發(fā)動機管理系統(tǒng)(EMS)。


    核心技術不是外國的專利


    在自主研發(fā)核心技術的企業(yè)中,菱電公司是勇者無畏的。和有些移植技術和人才的本土企業(yè)不同,菱電更多地從初級研發(fā)、底層試驗開始,基礎功課做得很扎實。就連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學院副院長顏伏伍都坦言:“王和平是國家首批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像王和平這樣還親自進行編程開發(fā)的老總確實少見。”


    2002年,菱電公司創(chuàng)始人王和平在市場調研中發(fā)現,我國汽車電子產業(yè)與飛速發(fā)展的汽車工業(yè)很不協(xié)調,汽車電子產品中的視聽娛樂、避撞警示和車身附件電控等相對發(fā)展較快,而汽車計算平臺的動力管理、自動變速箱控制、電控助力轉向、制動控制、車高與懸架控制、環(huán)境與舒適控制等卻起步較晚甚至是空白。


    2003年初菱電公司在佛山投入100萬元,組織技術力量研發(fā)具有核心技術的電控燃油噴射系統(tǒng)~燃油噴射電控單元(ECU)。2004年6月該公司開發(fā)完成可以運行的樣機,2004年10月底,公司與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實驗室合作,對開發(fā)出的樣機進行了動態(tài)和靜態(tài)測試,結論是:發(fā)動機“裝備武漢菱電電子有限責任公司開發(fā)的ECU后功率、扭矩均能達到原機水平;油耗水平相當;菱電的ECU ‘略顯優(yōu)勢’”。有了這樣的基礎,2004年底武漢市菱電汽車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在武漢注冊成立了。


    到目前為止,菱電已投入研發(fā)費用2000多萬元。自己的血汗錢為什么敢投入一個高難度的領域?王和平認為,掌握了技術就等于掌握企業(yè)核心力量。而且他在十幾年前,有過開發(fā)成功VCD、DVD解碼器和變頻空調核心技術,將產品成本幾倍、幾十倍降低的成功經歷。


    當然,王總非常認真地強調,搞核心技術研發(fā)一定要能堅持,一般要經過3-5年才會有結果,VCD解碼器和變頻空調從研發(fā)到行業(yè)全面配套都用了5年,菱電的電噴系統(tǒng)到現在也有了5年,并開始給主機廠配套。


    雖然配套不多,但菱電無疑還是在那些國際巨頭心中插了一把刀。2004年以前,博世出售的一套普通4缸發(fā)動機的電噴系統(tǒng)在4800元左右,菱電公司2005年研發(fā)基本成功后,整車廠雖然沒有采用他們的產品配套,但拿他們的產品去和這些跨國公司談價格,使得電噴系統(tǒng)4年多時間從4800元降到現在的2000元左右。


    與博世的系統(tǒng)相比,菱電公司燃油電子噴射控制單元ECU的軟件設計、優(yōu)化原則更適合我國國情(道路條件,交通秩序、駕駛習慣等),而且還能開發(fā)出適應汽車代用燃料(乙醇汽油、乙醇、天然氣等)的電子噴射控制單元。此外,自主開發(fā)的燃油電子噴射控制單元的可單獨配套供貨,打破現在合資企業(yè)同傳感器、執(zhí)行器“捆綁”供貨的霸王條款,實現主機廠自主擇優(yōu)采購,可大幅度的降低主機廠的采購成本。


    自主品牌要形成陣營


    經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測試,菱電公司開發(fā)的燃油噴射電控單元的各項性能指標達到或接近合資企業(yè)同類產品水平。2007年,該公司產品應用在吉利汽車、江南奧拓的兩款車上,經在唐古拉山(4700m)、吐魯番(53℃)和黑河(-35℃)等地適應性實驗,表明完全能夠在高原、溫和高寒帶等環(huán)境下正常工作。目前,菱電公司研發(fā)的ECU已經進入國家863計劃,成為國家支持的主流技術。


    以此為基礎,菱電公司也獲得較好的收益。2007年,該公司共銷售產品1296件套;實現銷售收入100萬元;2008年,截止于6月30日,銷售7352件套;實現銷售收入987.28萬元。


    另一方面,中國尤其在江浙一帶其實已經有一大批頗有技術含量的零部件企業(yè),比如做傳感器、閥體的等等,但都不成規(guī)模,也難以進入主流的配套體系。像菱電這樣的核心部件開發(fā)商的崛起,有可能把這些社會資源都整合起來,形成掌握核心技術的自主品牌陣營。


    對于公司未來的發(fā)展,王和平表示:“將瞄準自主品牌、民族品牌汽車生產廠家配套市場,如吉利、長城、奇瑞、江南奧托、長安等,打破合資企業(yè)的市場壟斷”。同時利用武漢地區(qū)大專院校、科研機構云集的人才優(yōu)勢,依托武漢周邊地區(qū)和武漢-襄樊-十堰汽車走廊汽車廠家力量,如東風汽車、東風本田、中譽汽車、揚子客車(城市公交車)等,廣泛開展合作,特別是代用燃料推廣使用的合作,帶動和加強產品的市場拓展。


    3月20日,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中國汽車產業(yè)振興和調整規(guī)劃》,新規(guī)劃細則中,八大目標第八點關鍵零部件技術自主化,八大任務第四點實施技術改造專項,詳細指明國家重點支持的汽車零部件類型,這尚屬首次。


    面對核心技術,我們應該更有信心。

 

 

鏈接:http://cpehywm.cn/media/2009/0602/article_10700.html
媒體互動
客車網推薦閱讀
客車網[cpehywm.cn]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cpehywm.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cpehywm.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薦 更多>>
南京金龍公司總部新廠區(qū)位于南京溧水開發(fā)區(qū),旗下有大客車、輕型車、乘用車...
新聞專題 更多>>
2024年1月19日,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城市公共交通分會、中國客車網聯合主辦...
2023上海國際客車展暨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及加氫站技術設備展覽會將于2023年...
微信 分享 咨詢 電話 頂部
×
客車網微信二維碼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