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國汽車零部件的“救贖”
憑借價格優(yōu)勢曾在國內外市場上拼殺出一條血路的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們,突然發(fā)現自己已被現實逼到了生死邊緣而難以自拔。對于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yè)而言,不能僅靠政策保護,要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努力做大做強才是應對外資沖擊的最好辦法。
一個明顯的信號是,本土零部件制造商賴以生存的低成本優(yōu)勢正在急速喪失。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一些中國產零部件的出口成本提高了16%,中國零部件的制造成本不再低廉。
更令零部件供應商擔憂的是:隨著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率下降,很多國際采購商移情別戀,將目光轉移到了更具價格優(yōu)勢的越南、印度、泰國及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qū),令那些嚴重依賴國際采購的供應商跌入深淵。
不僅僅是一場誤會
“160億美元大單旁落,中國造被邊緣化”、“成本優(yōu)勢不再,中國零部件或丟千億訂單”……不久前,類似驚悚的標題陸續(xù)出現在國內一些媒體的重要版面上,這些報道引用的事實都來自一家公司---全球咨詢公司PAC集團。
其提供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2008年,北美銷量最大的三家汽車制造商在華零配件采購額比原先預期的數字減少80億美元;到2010年,將總共減少160億美元(約1100億元人民幣)。若數據真實,千億訂單流失,對中國汽車制造業(yè)來講后果很嚴重。由此,引發(fā)了業(yè)界對于汽車業(yè)“中國制造”未來的擔心。
在一系列追蹤下,數據出具方不得不承認數據得出有不合理的地方。數據并不是跨國公司直接減少的在華采購量,而是根據2005年跨國汽車公司公布的預期采購額與實際采購量的缺口推算得出的。
事情總算搞清楚了,這是一場有驚無險的誤會。但也讓人反思:即使數據結論有失誤的成分,是否又意味著中國汽車零配件業(yè)可以高枕無憂呢?
正在丟失的市場
“現在出口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不少零部件供應商對此感到十分沮喪,明顯感到了來自國際市場的壓力。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稅收政策改變、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石油價格上漲造成的物流成本上升等,是影響中國零部件全球競爭力的幾大要素。
跨國汽車公司開始對在華采購表現出遲疑了,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跨國公司2007年在中國采購的成果并不像當初預期的那樣樂觀,幾乎80%以上的公司都沒有達到在華采購量和采購降成本的目標。一個可以肯定的事實是,跨國汽車公司采購基地正在漸漸發(fā)生轉移。
據報道,菲亞特集團已在印度新德里開設一家全球采購辦事處,預計2008年將采購價值3000萬歐元的零配件,計劃到2010年將這一目標提升至2.5億歐元。
而寶馬公司正在新德里建立國際采購中心,以采購汽車零部件、IT軟件和汽車工程服務等。該公司目前正在與多家印度本地汽車零配件制造商進行談判以擴大在印采購零配件的渠道和品種。不久前,該公司剛剛在印度采購了少量的汽車喇叭和車門把手等。
邊緣化之憂
相關統(tǒng)計顯示,目前外商在中國投資的零部件企業(yè)已近500家,包括偉世通、博格華納和德爾福等世界500強零部件企業(yè)在內的跨國供應商,都毫無例外地在中國建立了合資或獨資企業(yè)。在內外資的較量中,多數來自中國本土的供應商,已經越來越被邊緣化。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國內幾乎所有的核心零部件企業(yè),都被跨國公司以獨資或是控股形式完全壟斷。據統(tǒng)計,外資在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已經占到60%以上的份額,而在轎車零部件行業(yè),有專家估計會達到80%以上。此外,在汽車電子等高新技術產品以及發(fā)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等關鍵領域,外資控制的市場份額甚至高達90%。
隨著外資零部件在中國本土化的深入,將進一步擠壓本土廠商的生存空間。多數本土零部件生產企業(yè)都沒有形成自己的技術優(yōu)勢,即使有些企業(yè)當下日子過得還算不錯,但產品仍停留在低端或是邊緣。而核心零部件市場則幾乎由外資企業(yè)主導,一旦喪失了市場的主體地位,則很可能意味著本土零部件供應商被“掏空”。
誰來拯救零部件業(yè)?
面對大舉攻城略地的跨國公司,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yè)希望獲得一定的政策保護。現行的汽車產業(yè)政策對整車合資企業(yè)有股比限制,外方持股不能超過50%,然而,對零部件合資卻沒有明確的股比限制。由于沒有股比限制,外資企業(yè)往往采取先合資再獨資的路線。如果不進行一定限制,將令本土零部件企業(yè)更加“被動”。
然而,在當前形勢下,我國對外開放的力度只能加大,很難走回頭路。中國機械工業(yè)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日前表示:“未來,我國整車合資企業(yè)50∶50的股比限制將被打破,外資所占股比將進一步加大?!闭嚭腺Y企業(yè)尚且如此,更何況零部件企業(yè)?
那么誰來拯救零部件業(yè)?業(yè)內人士指出: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yè)只有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高附加值產品,才能徹底擺脫“生產上、技術上、研發(fā)上被越來越邊緣化”的局面。一句話,拯救零部件行業(yè)還得靠企業(yè)自身。
對于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yè)而言,不能僅靠政策保護,要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努力做大做強才是應對外資沖擊的最好辦法。從目前的壓力來看,更迫切地揭示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其實,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與對外技術合作不矛盾,本土零部件企業(yè)應利用一切途徑提升技術水平,切忌簡單抄襲。同時做大規(guī)模,不打價格戰(zhàn)。總之,只能靠企業(yè)自身去拼博,強健自身才是不變的主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cpehywm.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cpehywm.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zhí)行總監(jiān)[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制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贊面對面”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yè)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