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俊:希望新能源潮帶動自主關鍵零部件真正實現本土化

尊敬的吳主任,各位專家、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因為前面各位演講嘉賓的努力留出來點時間,可以讓我稍微有一點時間談談我這兩天的感受。
這個產業(yè)目前政策越來越明朗,前景大家也看得到,后面的空間越來越大。但是其實對于電機這塊,或者其他零部件要求越來越高。如果前面我們國家新能源汽車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現在我說要求高在什么地方?就是從有到優(yōu)。這個競爭不僅僅是國內,實際上現在已經到了全球的平臺上面。
譬如集成度。有些企業(yè)有些單位說最好你把所有事情做完給我,有些單位說只給我做一小塊,這里面除了技術和產品本身以外,定位也很重要,加法和減法究竟怎么做?對于零部件廠商來說也是蠻關鍵的一個東西。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在乘用車里面,大家看集成度的確是越來越高,前面楊總有一個PPT講到PRIUS,DC/DC,DC/AC甚至一些充電機,包括有些空調驅動模塊放進去。但獨立供應商供應到什么程度,乘用車廠和商用車廠差別比較大。商用車廠剛剛起來時,前面投入不是很高,現在希望零部件供應商把總成給他,做到現在商用車也開始做同步開發(fā)了。這個時候他給你提出要求,也是越來越回歸本源。實際上汽車關鍵的關鍵零部件,性能、質量、成本比,這些都離不開技術。
剛剛前面李總講中國工況。我們跟一家主機廠合作過,基于路況預測策略的控制策略應用,同樣一條線路上車輛行駛可以節(jié)省5%的油,這里上下游關聯度非常強。
零部件廠商和主機廠定位非常關鍵。有些到總成做到什么層面?剛剛大陸有一頁報告中提到“電機逆變器減速器總成”,逆變器和電機一體化以后,省了錢還提高了效率。這種模式放到商用車上行不行?
再有一個,譬如現在在乘用車廠商總成到什么程度?當然希望集成度越來越高,電機、逆變器、減速箱一體化設計、一體化供應。最近本田推出一款轎車,它把電池電堆以及發(fā)動機做一體化,即四位一體,主機廠視作一個發(fā)動機就可以了。
應對形態(tài)變化,對我們有蠻高要求。因為我國市場大且發(fā)展呈現多元化,形態(tài)變化從原始社會有,到封建社會有,到共產主義社會也有,這個階段蠻考核供應商毅力和定位的。不管事情怎么做,發(fā)展到最后,我有一次看中央電視臺《對話》節(jié)目說,你必須做到極致專注。不管做電機,哪怕做器件做不到行業(yè)競爭力就不行,這是我的體會。
今天我的報告主要分兩個方面,第一個是目前行業(yè)技術進展情況。剛剛前面從純電動系統(tǒng)角度講得比較多,我從另外一個角度,今天重點談混合動力方面的事情。
第一個,我們從2001年到現在,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國內電機技術的進步是蠻明顯的。最重要的標志在什么地方?原來做個電機,譬如把需求搞清楚以后,把電機做到位需要兩輪甚至三輪。現在從輸入開始到做出來,基本一次到位。原來譬如做車要先搞一片油泥,現在油泥不搞了,現在仿真到成車出來基本一次到位。這是完全正向的結果。
從整機廠需求來看,國外大佬都往總成化走,尤其是混合動力,零部件供應商自己能力集中在什么地方?這個定位很重要。技術和產品最后供貨形態(tài)商業(yè)模式是至關重要的事情。像大陸第三代產品電機、減速器和逆變器完全一體,國內譬如商用車宇通還有福田也都有不同方式的動力總成。
無論怎么說,電機減速箱或變速箱一體化是不會有可逆情況發(fā)生的。究竟說直驅、變速還是減速?目前市場需求都還會有。在商用車領域做了很多仿真分析,原來純電動以直驅為主,究竟直驅加減速器還是變速器,公交工況有很多選擇。
混合動力方面,各種技術路線方案百花齊放,如果做到60%以上的節(jié)油率真是蠻有挑戰(zhàn)的,也不僅是電機零部件廠商的事情,還包括發(fā)動機和整車。
另外分布式驅動也有很多種,輪轂、輪邊、輪內等,最近不管自主研發(fā)還是海外并購,發(fā)生的事情是蠻多的。至少這塊是新能源汽車的熱點之一,實際上分布式驅動架構特別適合智能駕駛。不管做混合動力還是純電動,現在是純電動,不管大的商用車還是乘用車廠,有幾家企業(yè)把分布式驅動作為下一代純電動平臺在研發(fā)。
電力總成方面,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中這塊有比較全面的布局,上一代是雙面冷卻,新一代是寬禁帶半導體方案。
從整個前面三個五年計劃,國家大力投入推進了行業(yè)進步,解決了從無到有的過程。接下來如果從有到優(yōu),從電機領域講效率優(yōu)化很重要,電機測試效率不如你高,怎么續(xù)駛里程比你長呢?這個可能跟工況相關,和變速器匹配標定,和發(fā)動機之間的配合,這里都有大量的工作做。這塊主機廠要求越來越高,希望我們懂得越來越多,知道的越來越多,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很多問題。我們從供貨狀態(tài)來說又要符合他們的需求,這個事情一定要上下游連起來看這個事情。
從電機單向指標看,考察新能源汽車的一個是高效驅、一個是功率密度。功率密度下一代產品,現在部分廠商已經有超過4.0kw/kg的產品出來,當然電機有很多其他問題,包括工裝、設備、工藝等等方面。
從電力方面,現代樣品比較多,碳化硅已經做出樣品的也有,從普遍的供貨與之前產品的形態(tài)大概差一倍左右。
這是整個“十三五”到“中國制造2025”的整個目標。我估計2020這個目標可能會超出預期,或者說會提早實現。一些器件的發(fā)展也許會超出預期,國內外已經有一部分企業(yè)拿著碳化硅產品,開始做DCAC,先在DCAC上開始一部分有應用。
第二塊,目前電機混合動力可能有的幾種形態(tài),商用車我這里暫不去涉及,主要是乘用車這塊。這是一個典型的國內已經有批量在做的P2方案,這是P2的實現方案。P2的功率等級目前現狀從50-90千瓦。
這個是國內比較早的雙電機的方案,是基于EMP的。國外主機廠做系統(tǒng)總成,用雙電機,目前國內也有幾家廠商在做前期的產品開發(fā)。
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串聯混合系統(tǒng)的方案。這個方案前兩天工信部在行業(yè)里做了整個推介,科力遠在推的CHS,不管商用車、乘用車兩邊同步開始做這個事情。在商用車領域,最早有類似汽研所的一些機構在做的,現在宇通也在做,國內有好幾家在做雙芯硬盤的方案。
這里再提一下48V系統(tǒng),在2025年把它作為一個專題弄出來。目前48V系統(tǒng)發(fā)展得非常快,幾乎國內所有乘用車市場都在正式儲備產品做開發(fā)。
目前形態(tài)以P0為主,部分也在做P1、P2、P3,現在在后橋上也在做實時爆破系統(tǒng)。10月份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有一個報告,用到P4上可以做到30幾。它的難度在什么地方?實時爆破看著很簡單的東西,不就是個發(fā)電機嗎?功率大的放到發(fā)動機旁邊,噪音對電機和零配件來說是非常難受的。
下面有兩個數據,這是我們跟國內主機廠已經商定好的,一年大概有30萬臺。水的溫度,原來水一般是在70攝氏度左右,這里用的是發(fā)動機冷卻水,水的溫度要到105度,這對電子器件是非常大的挑戰(zhàn),特別是MOS、電容等功率器件,這里都是在走極限。
下面是我們?yōu)樯掀ㄓ米龅囊豢町a品。第一個平臺需要250萬臺,應該從明年年底SOP。這款產品是風能的,環(huán)境溫度要求125度。它的挑戰(zhàn)實際上是在環(huán)境這塊和產品高集成度這塊。
目前這個行業(yè)主機廠考慮效率問題,走的技術路線是以永磁或交流感應電機為主。
希望國內通過幾個五年計劃的成功實施,主機廠帶著國內零部件關鍵企業(yè)一塊起來。原來傳統(tǒng)的汽車產業(yè)關鍵零部件對外依存度很高,希望在新一輪新能源汽車大潮中,國內主機品牌、合資品牌等主機廠,能和自主品牌的零部件廠商,真正意義上實現國內關鍵零部件本土化、國產化,真正實現我們國家提出的汽車強國夢。
謝謝大家!
?。ū疚陌l(fā)布前已由客車網約請貢俊本人審核確認)
1、凡本網注明“來源:cpehywm.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cpehywm.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xù)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guī)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yōu)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tǒng)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yōu)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fā)展需求及優(yōu)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yè)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yè)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yè)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