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客車網(wǎng) > 新聞 > 客車新聞 > 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shù)條件(全文)

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shù)條件(全文)

發(fā)布時間:2010年09月08日 00:00 作者:嚴諾 來源:客車網(wǎng)政策法規(guī)整理頻道

  4.6 車內(nèi)布置


  4.6.1 乘客門引道


  4.6.1.1 從乘客門向車內(nèi)的延伸空間應允許垂直平板1或鉛垂平板2(見圖1)自由通過。鉛垂平板正面的移動方向與乘客出入方向一致。

  \"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shù)條件(全文)\"

  圖1 乘客門引道圖示1


  4.6.1.2 當垂直平板1(或2)的中心線從起始位置移過300mm,將平板底部接觸踏步表面并保持在此位置。


  4.6.1.3 用來檢查通道空間的圓柱體(見圖3)從通道開始沿乘員離開車輛的運動方向移動,直到其中心線達到最上一級踏步外邊緣所在的垂直平面或上圓柱接觸垂直平板1(或2)(以先出現(xiàn)為準),并保持在此位置(見圖2)。

  \"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shù)條件(全文)\"

  圖2 乘客門引道圖示2


  4.6.1.4 在上述位置的圓柱體同4.6.1.2所述位置的垂直平板1(或2)之間應允許垂直平板3自由通過(見圖2)。垂直平板3的形狀和尺寸與4.6.5所述的圓柱體的中心截面相同,其厚度不大于20mm。垂直平板3從與圓柱體相切的位置移動到其外側(cè)板面與垂直平板1接觸,其底部觸及由踏步外邊緣形成的平面,移動方向與乘員出入乘客門的方向一致。


  4.6.1.5 上述測量裝置自由通過的凈空間,不應包括前向或后向座椅未壓縮座墊前300mm、或安裝在輪罩上的座椅前225mm范圍內(nèi),高度從地板至座墊最高點的空間。


  4.6.1.6 折疊座椅應在座椅打開位置時測量。


  4.6.1.7 對照管人員專用的折疊座椅,若符合下列要求,則允許在其折疊位置測量:


  a) 在車上清楚地標示,此座椅僅供照管人員使用;


  b) 座椅不使用時應能自動折疊,以便滿足4.6.1.1~4.6.1.5 的要求;


  c) 無論該座椅處于使用位置或折疊狀態(tài),其任何部位均不應位于駕駛員座椅(處于最后位置時)座墊上表面中心與車外右后視鏡中心連線所在的垂直平面的前方。


  4.6.1.8 對于最大設計總質(zhì)量不超過3.5t和乘客座位數(shù)不大于18座的校車,如果每個座椅均有可抵達至少2個車門的無阻礙通路,則不必滿足4.6.1.1~4.6.1.4、4.6.2.1、4.6.3.1、4.6.7.2的要求。


  4.6.1.9 4.6.1.8中的無障礙通路應滿足GB 18986-2003中4.5.1.7的要求。


  4.6.2 應急門引道


  4.6.2.1 應急門引道應符合GB 13094-2007中4.6.2的要求。


  4.6.2.2 對4.6.1.8規(guī)定的校車,至應急門的通路應符合GB 18986-2003中4.5.1.6的要求。


  4.6.3 應急窗的通過性


  4.6.3.1 每個應急窗應能滿足相應的測試量具從通道經(jīng)應急窗移到車外。


  4.6.3.2 測試量具的運動方向應與乘客從車輛撤出的方向一致,其正面(最大端面)應與運動方向保持垂直。


  4.6.3.3 乘員數(shù)小于33人的校車,測量器具為一個長軸500mm、短軸(旋轉(zhuǎn)軸)330mm的橢圓體;乘員數(shù)不小于33人(含33人)的校車,測試量具應為尺寸為600mm×400mm、圓角半徑200mm的薄板,但若應急窗在車輛后圍,其尺寸可改為1 400mm×350mm、圓角半徑175mm。


  4.6.4 撤離艙口的通過性


  4.6.4.1 車頂出口


  至少一個車頂出口應滿足如下可接近性:用側(cè)面與垂面成20°角、高1 600mm(邊長不限定)的正四棱臺測量:保持棱臺軸線垂直,當其上底面位于車頂出口的開口區(qū)域內(nèi)、并且不低于車頂外表面高度處時,其下底面應能接觸到座椅或相應的支撐件上。支撐件可以折疊或移動,但應能鎖止在其所需使用的位置。


  4.6.4.2 地板出口


  4.6.4.2.1 地板出口上方應有相當于通道高度(見圖4)的凈空間,并應滿足測試量具(600 mm×400mm、圓角半徑200mm的薄板)從地板上方1m的高度處暢通無阻地直接到達地面,通過時板面保持水平。


  4.6.4.2.2 任何熱源或運動部件距地板出口應不小于500mm。


  4.6.5 通道


  4.6.5.1 通道應允許測量裝置(見圖3)自由通過。通過時若同其它柔性物(如座椅安全帶)接觸,可將其移開。


  4.6.5.2 如果座椅前面沒有出口,此處的通道應符合GB 13094-2007中4.6.5.2的要求。


  4.6.5.3 通道內(nèi)允許有臺階,臺階頂部的寬度應不小于通道寬度,通道和引道表面應防滑。


  4.6.5.4 對于最大設計總質(zhì)量不超過3.5t和座位數(shù)不大于18座的校車,如果每個座椅均有可抵達至少2個車門的無阻礙通路,并滿足GB 18986-2003中4.5.1.7的要求,則不需要通道。

  \"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shù)條件(全文)\"

  圖3 通道測量裝置


  4.6.6 踏步


  在校車空載狀態(tài)下,第一級踏步離地高應不大于350mm,允許使用伸縮踏步達到要求。其他各級踏步的高度應不大于250mm、有效深度(從該臺階前緣到下一個臺階前緣的水平距離)應不小于200mm。


  校車的臺階踏板(包括伸縮踏板)應有防滑功能,臺階踏板前緣應清晰可辨。


  4.6.7 小學生座位的乘坐空間


  4.6.7.1 座間距


  4.6.7.1.1 小學生座位的座間距H:小學生座椅靠背的前面與前排座椅靠背后面之間的距離(在座墊上表面最高點所處平面與地板上方620mm高度范圍內(nèi)水平測量,見圖4),應不小于550mm。

  \"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shù)條件(全文)\"

  圖4 座椅空間


  4.6.7.1.2 所有數(shù)據(jù)均在通過座位中心線的垂直平面內(nèi)測量,且座墊和靠背都未被壓陷。


  4.6.7.2 座位上方的自由空間


  4.6.7.2.1 每個座位均應有一垂直凈空間,它是從未壓陷座墊的最高點所處平面向上不小于900mm,以及從就座乘客擱腳的地板處向上不小于1 350mm(見圖5),對于輪罩處和適用于4.6.1.8的校車,可減為1 200mm。

  \"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shù)條件(全文)\"

  圖5 座位上方的自由空間


  4.6.7.2.2 這個凈空間應包括下述的全部水平區(qū)域:


  a)橫向區(qū)域:對單人座椅,座位中心垂直平面兩側(cè)各200mm處的縱向垂直平面之間;對長條座椅,在每個座位中心垂直平面兩側(cè)各175mm處的縱向垂直平面之間。


  b)縱向區(qū)域:通過座椅靠背上部最后點的橫向垂直平面和通過未壓縮座墊前端向前200mm的橫向垂直平面之間。測量在座位中心垂直平面進行。


  4.6.7.2.3 該凈空間可以不包括下列區(qū)域: a) 外側(cè)座椅上方鄰靠側(cè)圍的橫截面為150mm高、100mm寬的矩形區(qū)域(見圖6b))。


  b) 外側(cè)座椅上方鄰靠側(cè)圍的橫截面為一個倒置直角三角形的區(qū)域,三角形頂點位于地板上方650mm,底邊寬100mm(見圖6a))。


  c) 外側(cè)座椅的椅腳靠近側(cè)圍處,橫截面積不超過2×104mm2(低地板客車3×104mm2)、最大寬度不超過100mm(低地板客車150mm)的區(qū)域(見圖6 b))。

  \"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shù)條件(全文)\"

  圖6 外側(cè)座椅空間的允許侵入


  4.6.7.2.4 該凈空間應允許另一座椅靠背及其支撐件和附屬裝置(例如折疊桌)的侵入。


  4.7 車內(nèi)照明


  車內(nèi)照明符合GB 13094-2007中4.7的要求。


  4.8 扶手


  4.8.1 扶手和把手應有足夠的強度。


  4.8.2 扶手和把手不應有傷害乘客的危險。


  4.8.3 扶手和把手的截面應使乘客易于抓緊,每個扶手的表面應防滑。


  4.9 活動蓋板


  活動蓋板應符合GB 13094-2007中4.13的要求。


  4.10 視覺娛樂裝置


  乘客視覺娛樂裝置應放在駕駛員正常駕駛位置時的視野以外。


  4.11 車廂內(nèi)通風


  如果車廂內(nèi)不能進行自然通風,應裝設強制通風裝置。


  4.12 駕駛員視野


  4.12.1 駕駛員視野應滿足附錄A的要求。


  4.12.2 應保證駕駛員能看清后風窗玻璃后下方地面上長3.6m、寬2.5m 范圍內(nèi)的情況。


  4.12.3 駕駛員在正常駕駛狀態(tài)下應能觀察到車內(nèi)乘員的活動。


  4.12.4 檢驗駕駛員視野的眼點位置的確定應符合GB 15084的規(guī)定。


  (規(guī)范性附錄)


  駕駛員視野的試驗方法


  A.1 試驗條件


  A.1.1 校車應保證駕駛員能看清圖A.1所示圓柱體的整個頂面。


  A.1.2 圓柱體A~O的高度和直徑均為0.3m;圓柱體P的直徑為0.3m,高度為0.91m。


  A.1.3 圓柱體的顏色應與車輛所??柯访嫘纬蓮娏业膶Ρ?。


  A.2 試驗步驟


  將圓柱體放置在A.2.1~A.2.7規(guī)定的位置上,如圖A.1所示。圖A.1中所示距離為一個圓柱體到另一個圓柱體的俯視圖的中心距離。


  A.2.1 放置圓柱體G、H和I,使它們與一個橫向垂直平面相切,該橫向垂直平面是與車輛前保險杠最前方表面相切的平面。放置圓柱體D、E和F,使它們的中心位于一個橫向垂直平面內(nèi),該橫向垂直平面在穿過圓柱體G、H和I中心的橫向垂直平面前方1.8m處。放置圓柱體A、B和C,使它們的中心位于一個橫向垂直平面內(nèi),該橫向垂直平面在穿過圓柱體G,H和I中心的橫向垂直平面前方3.6m處。


  A.2.2 放置圓柱體B、E和H,使它們的中心位于一個縱向垂直平面上,該縱向垂直平面穿過車輛縱向中心線。


  A.2.3 放置圓柱體A、D和G,使它們的中心位于一個縱向垂直平面上,該縱向垂直平面與汽車前保險杠左側(cè)最外側(cè)邊緣相切。


  A.2.4 放置圓柱體C、F和I,使它們的中心位于一個縱向垂直平面上,該縱向垂直平面與汽車前保險杠右側(cè)最外側(cè)邊緣相切。


  A.2.5 放置圓柱體J,使它的中心在一個縱向垂直平面上,該縱向垂直平面在穿過圓柱體A、D和G的縱垂直平面的左方0.3m處,且J的中心在穿過車輛前輪軸中心線的橫向垂直平面上。


  A.2.6 放置圓柱體K,使它的中心在一個縱向垂直平面上,該平面穿過圓柱體C、F和I的縱向垂直平面的右方0.3m處,且K的中心在穿過車輛前輪軸中心線的橫向垂直平面上。


  A.2.7 放置圓柱體L、M、N、O和P,使它們的中心位于通過車輛后軸中心線的橫向垂直平面上。放置圓柱體L,使它的中心在距離相切于車輛左邊最外側(cè)表面(包括后視鏡系統(tǒng))的縱向垂直平面1.8m的縱向垂直平面上。放置圓柱體M,使它的中心在距離相切于車輛左邊最外側(cè)表面的縱向垂直平面0.3m的縱向垂直平面上。放置圓柱體N,使它的中心在距離相切于車輛右邊最外側(cè)表面的縱向垂直平面0.3m的縱向垂直平面上。放置圓柱體O,使它的中心在距離相切于車輛右邊最外側(cè)表面的縱向垂直平面1.8m的縱向垂直平面上。放置圓柱體P,使它的中心在距離相切于車輛右邊最外側(cè)表面的縱向垂直平面3.6m的縱向垂直平面上。

  \"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shù)條件(全文)\"

  圖A.1 視野檢驗中檢驗圓柱體的位置


  (資料性附錄)

  參 考 文 獻

  GB 7258-2004 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shù)條件 第2號修改單

鏈接:http://cpehywm.cn/buses/2010/0908/article_23980.html
客車新聞
客車網(wǎng)推薦閱讀
客車網(wǎng)[cpehywm.cn]版權(quán)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cpehywm.cn” 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均屬于客車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cpehywm.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2、凡本網(wǎng)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wǎng))” 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nèi)進行。
※ 有關(guān)作品版權(quán)事宜請聯(lián)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品牌推薦 更多>>
南京金龍公司總部新廠區(qū)位于南京溧水開發(fā)區(qū),旗下有大客車、輕型車、乘用車...
新聞專題 更多>>
2024年1月19日,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城市公共交通分會、中國客車網(wǎng)聯(lián)合主辦...
2023上海國際客車展暨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及加氫站技術(shù)設備展覽會將于2023年...
微信 分享 咨詢 電話 頂部
×
客車網(wǎng)微信二維碼
×
×
400-660-0262